首页 > 技术文章 > TSA 放大技术怎么选?不同场景下的选型指南与注意事项

TSA 放大技术怎么选?不同场景下的选型指南与注意事项

2025-09-22 18:18:58

来源/作者:普拉特泽-生物医学整体课题外包平台

    大家好!今天噗啦噗啦实验室继续跟大家一起继续学习我们的新新新新增加模块——特色服务的实验TSA(酪胺信号放大,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技术凭借其超高的信号放大效率,成为解决低丰度靶标检测难题的关键工具。然而,市面上的 TSA 放大技术产品类型多样,不同技术方案在灵敏度、特异性、适用样本类型等方面差异显著,本篇我们带梳理关键注意事项,帮你高效选出最适合的技术方案。

一、先搞懂:TSA 放大技术的核心逻辑,是选型的基础

TSA 放大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酪胺衍生物(Tyramide)发生局部聚合反应,将荧光素或其他标记物高效沉积在靶标分子周围,实现 “信号级联放大”—— 相比传统免疫检测或原位杂交技术,其信号强度可提升 10-100 倍,尤其适合检测表达量极低的蛋白、microRNA 等靶标。
从技术分类来看,目前主流的 TSA 放大技术主要分为两类:
  1. ①荧光标记型 TSA:以荧光素(如 FITC、Cy3、Cy5)作为酪胺衍生物的标记物,适用于荧光成像场景,如免疫荧光(IF)、荧光原位杂交(FISH);

  1. ②酶标记型 TSA:以 HRP 或碱性磷酸酶(AP)作为标记物,后续需通过酶促显色反应(如 DAB 显色)实现信号读取,更适合病理切片的明场观察或膜杂交检测。

两类技术的核心差异在于 “信号输出方式”,这也是后续场景选型的关键依据。

二、分场景选型:不同需求下,TSA 技术的匹配策略
不同应用场景对 TSA 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兼容性要求不同,盲目选择易导致检测失败或成本浪费。以下是四大核心场景的精准选型方案:
场景 1:科研级免疫荧光(IF)—— 优先选 “高分辨率荧光型 TSA”
核心需求:检测低丰度蛋白(如信号通路蛋白、肿瘤标志物),同时需保证细胞内定位的准确性(分辨率要求高)。
选型要点
  • ①优先选择 “小分子荧光素标记” 的 TSA 试剂盒(如 Alexa Fluor 488/555/647 标记),小分子标记物不易影响抗原抗体结合,且荧光亮度高、抗淬灭性强;

  • ②注意试剂盒是否兼容 “多色标记”:若需同时检测 2 种以上低丰度蛋白,需选择不同荧光通道的 TSA 探针,且避免荧光光谱重叠(如 Cy3 与 Cy5 组合,而非 FITC 与 Cy3);

  • ▲警惕 “非特异性沉积”:选择含 “封闭剂(如 BSA、酪蛋白)” 和 “HRP 抑制剂” 的试剂盒,减少背景信号(尤其适用于组织切片或高背景细胞样本)。

避坑提醒:勿用 “酶标记型 TSA” 做 IF—— 酶促显色反应会导致信号扩散,无法精准定位细胞内靶标。
场景 2:临床病理诊断(如 IHC 辅助检测)—— 选 “稳定显色型 TSA”                                                                                                                                                                                                                                                                                                                                                                                                                                                                                                                                                                                                                                                                                                                                                                                                                                                                                                                                                                                                                                                                                                                                                                                                                                                                                                                                                                                                                                                                                                                                                                                                                              
核心需求:检测石蜡切片中的低丰度靶标(如 HER2、PD-L1),结果需可重复、易判读,且符合临床合规要求。
选型要点
  • 优先选择 “DAB 显色型 TSA 试剂盒”:DAB 显色产物为棕色沉淀,稳定性强(可长期保存切片),且与常规 IHC 染色流程兼容(无需更换仪器);

  • 关注 “批间一致性”:选择通过 ISO 13485 认证的临床级试剂盒,避免不同批次产品的灵敏度差异导致诊断误差;

  • 兼容性要求:需确认试剂盒是否适配 “临床常用样本类型”(如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FFPE、冰冻切片),部分试剂盒针对 FFPE 样本优化了抗原修复步骤,可提升检测效率。

关键注意:临床场景禁用 “科研级散装 TSA 试剂”,需选择有 “医疗器械注册证” 的合规产品。
场景 3:原位杂交(FISH/RNAscope)—— 选 “RNA/DNA 特异性 TSA 探针”
核心需求:检测低丰度 RNA(如 circRNA、miRNA)或微小 DNA 片段(如染色体微小缺失),需避免核酸探针的非特异性结合。
选型要点
  • 按靶标类型选择:检测 RNA 选 “RNA 酶抗性” 的 TSA 探针(如 LNA 修饰探针),可减少 RNA 降解导致的信号丢失;检测 DNA 选 “双链 DNA 特异性探针”(如肽核酸 PNA 探针),提升与靶标 DNA 的结合特异性;

  • 信号放大效率:对于 miRNA 等超短链核酸(20-22nt),需选择 “二级放大 TSA 系统”(如 HRP-TSA + 荧光素 - TSA 的双重放大),灵敏度比普通 TSA 提升 50 倍以上;

  • 兼容性:确认试剂盒是否适配 “原位杂交流程”,如是否需要与蛋白酶 K 消化、预杂交步骤兼容,避免试剂相互干扰。

场景 4:膜杂交检测(如 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 选 “高信噪比酶标 TSA”
核心需求:检测膜上低丰度蛋白或核酸(如 Western Blot 中未检测到的弱条带),需减少膜背景信号。
选型要点
  • 优先选择 “HRP 标记型 TSA 试剂盒”:HRP 催化酪胺沉积后,可通过化学发光底物(如 ECL)或显色底物(如 TMB)读取信号,比传统二抗标记灵敏度提升 20-50 倍;

  • 背景控制:选择含 “膜封闭液” 和 “HRP 封闭剂” 的试剂盒,避免酪胺在膜上的非特异性沉积(尤其针对 PVDF 膜,需注意试剂是否兼容膜的材质);

  • 信号持续性:若需长期曝光(如弱信号检测),选择 “长效发光型 TSA 试剂”,发光时间可长达 4-8 小时,便于多次曝光获取清晰条带。


三、选型必看:5 个关键注意事项,避免踩坑
即使匹配了场景需求,若忽略以下细节,仍可能导致 TSA 检测失败。这些注意事项需在选型前重点确认:
1. 样本兼容性:避免 “试剂与样本不匹配”
不同样本类型(如 FFPE 切片、活细胞、细菌、土壤样本)对 TSA 试剂的耐受性不同。例如:
  • 活细胞样本需选择 “无毒性 TSA 探针”(如 Alexa Fluor 系列荧光素),避免酪胺衍生物对细胞的损伤;

  • 土壤、污水等环境样本含大量杂质(如重金属、腐殖酸),需选择 “抗干扰型 TSA 试剂盒”,含杂质清除剂以减少背景信号。

建议:选型前向厂家提供样本类型,确认是否有对应的优化方案。

2. 仪器适配性:确保 “信号输出与仪器匹配”
荧光型 TSA 需确认荧光通道是否与实验室显微镜 / 流式细胞仪匹配(如 Cy5 需 633nm 激发光);酶标型 TSA 需确认显色底物是否与酶标仪波长兼容(如 DAB 在 450nm 无吸收,不可用酶标仪检测)。
避坑:勿盲目选择 “高灵敏度试剂”,若仪器无法检测对应信号(如无近红外通道却选 Cy7 标记 TSA),再高的灵敏度也无法读取。
3. 操作复杂度:平衡 “灵敏度与便捷性”
部分高灵敏度 TSA 试剂盒(如二级放大系统)操作步骤繁琐(需多次孵育、洗涤),且对操作时间要求严格(如 HRP 孵育需精准控制 30 分钟,超时易导致背景升高)。
  • 新手或高通量检测场景(如 96 孔板筛选):优先选择 “一步法 TSA 试剂盒”,将多步反应整合为单一试剂,操作时间缩短 50% 以上;

  • 科研级精细实验:可接受复杂操作,选择 “分步优化型试剂盒”,便于根据样本调整反应条件(如调整酪胺浓度、孵育时间)。


4. 特异性控制:警惕 “假阳性信号”
TSA 技术的高灵敏度也可能放大非特异性信号(如抗体交叉反应、样本自发荧光)。选型时需关注:
  • 是否含 “特异性封闭组件”:如针对抗体交叉反应的 “阻断肽”,针对自发荧光的 “淬灭剂”;

  • 是否有 “阴性对照试剂”:如无 HRP 的空白对照、无靶标的阴性样本对照,便于排除假阳性。

建议:选择提供 “阳性对照样本” 的试剂盒,可快速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5. 成本与性价比:避免 “过度追求高配置”
不同 TSA 试剂盒价格差异显著(如临床级试剂盒单价是科研级的 3-5 倍),需根据需求平衡成本:
  • 预实验、探索性研究:选择 “科研级基础款 TSA 试剂盒”,满足基本灵敏度需求,成本较低;

  • 临床诊断、核心数据验证:选择 “高稳定型合规试剂盒”,虽成本高,但结果可重复、符合合规要求,避免因试剂问题导致数据无效。

四、总结:TSA 选型的 “3 步决策法”
若你仍不确定如何选择,可按以下 3 步快速锁定合适的 TSA 技术方案:
  1. 定场景:明确核心应用(如 IF、IHC、FISH)和样本类型(如 FFPE、活细胞),排除不兼容的试剂类型;

  1. 看核心需求:优先满足关键指标(如临床场景优先 “合规性”,高分辨率成像优先 “小分子荧光标记”);

  1. 核细节:确认样本兼容性、仪器适配性、操作复杂度,避免后续踩坑。

通过以上步骤,可高效筛选出 “适配需求、性价比高” 的 TSA 放大技术方案,让低丰度靶标检测更精准、更可靠。
若你有具体的应用场景(如 “FFPE 切片检测 PD-L1”“活细胞 miRNA 成像”),可进一步提供细节,我们将为你推荐更精准的 TSA 试剂盒型号及操作优化建议:18570028002(微信同号)